崗位工資制的形式是什么?
2013-06-26作者:未知來源:未知
【核心內容】崗位工資制是按照職工在生產工作中的不同崗位確定工資,并根據職工完成規定的崗位職責情況支付勞動報酬的工資制度。那么,崗位工資制的形式有哪些呢?勞動法網小編為您具體介紹。
1.新五崗崗位工資制
為了穩定紡織、絲綢行業的職工隊伍,保證生產持續穩定發展,根據國務院國發[1986]39號文件《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勞動人事部、紡織部等五個部門關于改善紡織、絲綢工人工資待遇的請示的通知》精神,從1986年起,在紡織、絲綢企業的運轉生產工人中普遍實行新五崗崗位工資制。
新五崗工資制對棉、毛、麻、針織、印染、絲綢等紡織企業的運轉生產的各個工種,根據崗位責任、技術繁簡、勞動強度、勞動條件確定各工種的崗位順序,統一設一崗、二崗、三崗、四崗、五崗(棉印染、輥筒印花等技術比較復雜的工種設特崗)。各崗位順序代表著各工種的工作物的等級差別。按照崗序和崗差制定崗位工資標準,即原勞動人事部印發的《國營大中型企業工人工資標準》(勞人薪[1985]31號文件)二類產業的六級半、六級、五級半、五級、四級半的標準。實行崗位工資,采取經過考核逐步過渡的辦法,即一、二、三崗工人,熟練期滿后,經考核合格,從崗位工資的60%開始,以后逐年均衡增加,即第二年70%,第三年80%,第四年90%,第五年達到崗位工資標準。四、五崗工人,熟練期滿后經考核合格,第一年拿崗位工資的80%,第二年為90%,第三年達到崗位工資標準。
一線運轉生產工人實行崗位工資制的同時,要注意處理好同實行等級工資制的二、三線工人的工資關系,避免一線工人與二、三線工人之間在工資分配上產生新的矛盾。
2."一崗一薪"崗位工資制
"一崗一薪"崗位工資制是指一個崗位只有一個工資標準,各崗位工資標準與其崗位相對應,排列順序由低到高,組成一個統一的崗位工資標準體系,它只體現不同崗位之間的工資差別,不體現崗位內部的工資差別。實行"一崗一薪"崗位工資制,崗內不升級。新工人上崗采取"試用期"或"熟練期"的辦法,不實行"過渡期"。試用(熟練)期滿后,經考核合格者,即可執行崗位工資標準。
"一崗一薪"崗位工資制適用于專業化、自動化程度較高,流水作業,工種技術比較單一,工作物等級和工作物對象比較固定的產業、企業或工種。
3.崗位等級工資制
崗位等級工資制按崗位和崗內勞動差別確定工資,一崗數薪。它是在崗位工資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工資制度,同時兼有崗位工資制和等級工資制的特點,即根據職工在生產工作中的不同崗位確定工資標準幅度,再在同一崗位上按照技術復雜程度、勞動繁重程度及責任大小將確定的崗位工資標準劃分為幾個等級,并據此支付報酬。以此適應生產崗位之間存在的勞動差別和崗位內部勞動者之間存在的技術深化程度和勞動貢獻的差異。
崗位等級工資制中的各個崗位,按照技術要求高低、勞動責任、勞動強度和勞動條件等因素劃分,崗位內部還要按照技術、業務復雜程度等劃分等級,然后,相應確定各崗位各級工資標準。職工在本崗內可以考核升級,逐步提高崗位工資,直至達到本崗最高工資標準。在確定各崗位工資標準時,要注意與國家統一制定的工人工資標準相銜接、平衡。
崗位等級工資制一般適宜于專業化程度高、流水作業、分工細、崗位職責明確,并且在同一崗位中技術要求、責任大小、勞動強度和勞動條件等存在差別的行業和工種。一般技術水平高、實踐經驗豐富的職工在崗位中往往擔任負責的或關鍵性的工作,其責任相對較重,工資也相應較高。
上一篇:培訓費的范圍是什么?
下一篇:單位無理由克扣員工工資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