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員工多數認為現在買社保早了
“社保五險”, 即我們習慣統稱的社保,是指當前國家為保障企業員工基本利益而推行的養老、生育、醫療、失業、工傷五種法定強制性保險。據介紹,僅去年上半年,全省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已達90.3%,277萬企業退休人員增加了基本養老金。從金堂等21個首批試點縣參保人數看,增幅已超過2倍。全省企業參保面在進一步擴大,參保企業和員工數量有較大增長。那么,當前在社保工作中有什么新情況?
想保險,但工作又不穩定
資料顯示,目前“80”后和“90”后新生代員工已占企業員工的60%以上。他們有著相當類似的經歷,他們想保險但工作極不穩定,至今多數沒有享受應有的社保權利,對參加社保不感興趣。
事實上,一些企業也未給員工購買相關保險,至于季節性、臨時性員工更是排斥在外,幾乎和保險毫不沾邊。以工傷保險為例,一些高危企業為了盡快獲證進行生產經營,在相關申請中無一例外地上報員工參保率為100%。企業一旦開工后,實際參保的多為企業領導者、管理者或中層以上相關人員,享受著相關的參保待遇,而全員參保形同虛設。
雙重壓力:
賠付低與兌現難的制約
相關險種賠付額度低,影響了參保積極性。以工傷險為例,歷來有覆蓋廣、賠付低的特點,是不少企業最頭痛的參保險種。
一些企業負責人反映,事故引起的醫療費、康復性治療費、傷殘津貼、傷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等列項的開支已經越來越多。而賠付標準按統籌地區上半年度員工月平均工資為基數計算,受害人因工傷事故死亡從工傷保險基金里得到7—14萬元不等。專家指出:按2009年四川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計算,依據最高法院新規,死亡賠償金最低該是25—26萬元。顯然,企業為此賠付會面臨很大的難題。同時,賠付的時間也較長,相關調查表明,如企業員工工傷維權,其所有程序走完,平均也需要484天;有64.7%的受訪者認為是打官司拖的時間太長使得工傷維權難、55%的受訪者認為是單位不繳納工傷保險費。對于受工傷后如何處理,有38.4%的選擇找單位老板私了,打官司的為37.2%,直接回家的為13.3%,選擇其它途徑如求助親人等,為10.3%。
社保標準低,且保險渠道多樣,
無形中淡化了社保
買保險也按最低標準進行,是企業比較普遍的做法。同時,要到享受社保待遇那一天,在一些員工眼里是非常遙遠的事情。
買社保有兩個要素:一是只要在45歲以前參保并連續購買15年。現在買社保太早——80后等新生代員工群體所持有的普遍看法。在被調查的對象中,參保的僅占57.6%,并且是工作單位給辦的;參保后因離開工作崗位導致保險脫節的占24.8%;個人無論工作或失業一直堅持購買保險的僅13.8%。并且,他們對維權不感興趣。因為,保險是按最低標準買的,維權空間或意義都不大。
制約參保維權積極性的還有目前已經運作的其他商業性保險對社保的干擾或影響。這樣,參保空間也會游離或擠壓出不少的參保者。在自愿與單位購買的前提條件下,他們一旦被其他險種接納便極易成為社保的消極參加者。
對社保的一些思考
2010年12月8日,修改后的《工傷保險條例》擴大了工傷認定的范圍,一次性工亡補助金調為人均收入的20倍,補助可達34萬元,全國統一標準,實現“同命同價”。
省社保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和專家指出:保險產品設計通常的“大數法則”決定了保險涉及面越大越利于保險的可行性與科學性。全民性社保顯然具有這樣的優勢。因此,在非企業員工個人參保上升幅度較大、社保立體化、參保對象多元化等社保工作上進行更多思考。他們認為:一是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參保對象、參保時間等,全面實施養老保險省級和市級統籌,在提高參保率上進行新的突破,進一步鞏固全民性社保優勢;二是積極組織完成農民工“平安計劃”二期工程;三是抓好高風險行業人員、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特別要加強對新生代企業員工參保現狀以及保險市場的關注與研究;四是深入調查,及時反映社保出現新情況和新問題,為政府制定新的社保政策積極提供依據。
上一篇:北京藥費過重可享受二次報銷
下一篇:為貪小便宜,吃了大虧
熱點文章點擊
- 01工傷賠償標準2015
- 02工傷認定的情況、申請時間
- 03病假的天數是怎么計算的
- 04最新勞動仲裁申請書
- 05辭職的流程
- 062015年生育生活津貼標準如何確定